理论武装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武装

任芳:以“硬十条”保障学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有所作为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8日 17:44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以“硬十条”保障学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有所作为

——12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校长 任芳

编者按:12月28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第四会议室以“教育强国、西京何为”为主题举行2023年12月集体学习。校长任芳作了题为《以“硬十条”保障西京学院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有所作为》的讲话。现予以刊发。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可以不同,但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办百年名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稳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盘”、系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带”、激活强教兴校的“动力源”,才能确保学校守正创新、快速发展、行稳致远。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定海神针根本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本色,更是学校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心怀“国之大者”、统筹“两个大局”、落实“四个服务”,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健全党的工作部门和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做实做细“四个坚持不懈”,把“四个自信”根植师生心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方向不偏差、学生成长不掉队、高质量发展不脱轨。

二、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高质量永续发展的核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办学初心,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学校神圣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之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贯通、与思政工作贯通、与社会实践贯通、与学生党建贯通,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二是专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具有“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一线工程师或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践行“三个一切”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监督管理,做实五育并举、深度融合,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三是坚持教师是质量的关键,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成长发展体系,构建系统全面、专业协动、精准实效、润泽暖心的教师发展服务体系,为广大教师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全周期支撑服务,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敬畏之心。引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终身学习文化,鼓励教师富有创造性开展工作,构建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人尽其才的良好格局,打造专业化高质量高水平教师队伍。

三、坚持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水平是学校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基础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赢尊重是兴校荣校之道。一是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集中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积极探索特色办学、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二是坚持“四个面向”,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立足陕西、服务区域经济,主动找准定位和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运行的高效性、对外部环境较强的适应性等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高水平科研促高水平人才培养,建好建强应用型大学。三是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积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探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径,打通融合与合作的痛点、堵点、难点,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共建产业学院,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坚持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与水平是学校高质量永续发展的保障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高质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机制,健全多样式便捷化常态性董事长、校长、党委书记协商沟通机制,健全目标明确、分工负责、勇于担当、协同发力的运行机制,做实“三马驾车”同心同向发力的运行模式。秉承“战略谋划”“统筹协调”“共治共享”等现代化治理理念,完善“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数字化转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持续优化学校办学空间,不断改善基础办学条件,以主流价值融入、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创新精神培育、高雅艺术熏陶、文化服务拓展构建立体多维文化生态系统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强化站位提升、认识提升、能力提升、作风提升,着力打造和谐美丽的宜学宜居生态,为推动高质量永续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学校各级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把回答好“教育强国,民办高校何为”这一时代命题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扬“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西京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工作、足够努力,全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回答好教育强国、西京何为。



上一条: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关闭